线路
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目的地攻略 > 中国 > 福建 > 泉州 > 鲤城 > 泉州鲤城区简介
泉州旅游
 | 

想去0

去过0

泉州鲤城区简介

鲤城区史有“鲤城”、“温陵”、“刺桐”等雅称,自唐久视元年(700年)武荣州迁徒至今鲤城始,1300年来一直是历代州、郡、府、署、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和政府所在地。1985年12月,泉州市升为地级市,原泉州市建制改为鲤城区。1997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原鲤城区行政区划调整为鲤城、丰泽、洛江三个市辖区。新的鲤城区是泉州市的中心城市,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信息事业发达,国土总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人,辖鲤中、开元、海滨、临江4个街道办事处和江南、浮桥2个镇。
鲤城区旅游景点
李贽故居位于泉州鲤城区南门万寿路123号,为一座两进三开间的普通民房,现前落只剩一间通道,正厅建筑形式为坡屋顶,砖木结构,厅堂内案桌供脱胎李贽塑像,后有李贽家族族系图。厅口联文为“联济南陇西为鼎族;蔚政事文学之名贤”;厅中楹联为“两支双名宦;三世四乡贤”。正厅两侧有现任副市长周锟民题留的李贽在云南姚安知府任上所撰对联“听政有悠闲,不妨甓运陶斋,花栽潘县;做官无别物,只此一庭明月,两袖清风。”清同治间(1862-1874)修葺时,在该厅右侧出土有李贽石质印章两枚,一刻阴文“李贽”,一刻阳文“卓吾”。现分别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此次辟李贽纪念馆专门复制陈列,泉州师院历史系教授吴幼雄捐出收藏的李贽祖母墓志铭也陈列于此。经鲤城区本届政府的关心重视,重新整葺的故居辟为李贽纪念馆,并请全省知名雕塑家杨振荣雕塑了李贽半身铜像一尊,并刻有李贽生平简历,供游客赡仰。故居占地面积495平方米。
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我国唯一反映古代中外海上交通历史的专门性博物馆,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创建于1959年,旧馆位于开元寺内,新馆座落在风景优美的东湖公园东侧,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主体馆为双桅船形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目前正式对外开放的陈列馆有“泉州港与古代海外交通陈列馆”、“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和“泉州湾古船陈列馆”三个专题馆。
位于开元寺内的古船陈列馆展出了1974年出土的泉州湾后渚海船和遗物,是一艘13世纪建造的福建远洋木帆船,残长24.2米,残宽9.15米,船体以二至三层板叠合而成,分为十三个水密隔舱,保存有头桅和中桅杆座,船尾有直径38厘米的舵孔、取材衫、樟、松木。复原长度可达34米,宽11米,载重量200多吨。船舱出土的遗物有香料、药材、木货牌(签)、铜铁钱、陶瓷器等十四类。
海外交通陈列分:港城形成前的泉州,泉州海外交通的发展,“东方第一大港”的繁盛,泉州海外交通的变异四个部分。表现二千多年来的泉州海事活动,特别是宋元时期成为国际贸易、科技文化交流大港的胜概,以及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华侨出国、经商贸易、信仰与民俗的交融等历史事实。
宗教石刻陈列分:伊斯兰教、古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四个部分。以伊斯兰教遗物最为突出,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居全国第一。还有大量的宋元时期伊斯兰教寺庙的建筑构件、教徒墓碑和墓盖石等,不少遗物中还刻有波斯文和阿拉伯文,是研究我国宗教历史的珍贵实物史料。
1984年,世界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参观这座船陈列馆后,兴奋地赞叹:“这艘古船是中国自然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后城旅游文化街:后城是泉州老城区的中心,位于涂门街与九一路之间,北侧有保留较完整的古民居,东接侨乡小商品街,西联百源路,南与著名旅游文化景点清净寺、关帝庙联成一片,建筑风格独特,有浓厚的闽南特色,是旅游、商贸、居家的好地方。中外游人、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后城人杰地灵,名闻遐迩,名家、名人辈出,是公认的风水宝地。
后城旅游文化街的主要建筑由中国十大建筑师清华大学吕俊华教授设计,整个建筑群沿八卦沟两旁布置,中间各布置6米绿化带,柳树成荫,小桥流水,走道旁点缀建筑小品,风景怡人。建筑群最高四层,底层店面,二——四层办公、住宅,并设有地下停车场,关帝庙与清净寺之间有绿地、广场和停车场,南北三条路分别为百源路、隐居桥巷、小菜巷;东西三条路分别为九一路、后城巷、涂门街,交通便利。
后城旅游文化街集文化景观、旅游服务、专业市场为一体,以民间传统产品为主要特色的工艺美术旅游商品专业市场,兼备展览、接待和其他旅游服务功能。主要经营项目有:木雕、金木雕、佛像、石雕、影雕精品、刺绣、玉器、陶瓷、铜器、锡器、紫砂工艺、竹编、滕编、脱胎、树脂工艺、艺术服饰、宗教绣品、钟表工艺、文房四宝、艺术书刊、音像器材、电子产品、艺术画廊、茶艺茶道、花灯制品、文体器材、装潢广告、艺术摄影等。
伊斯兰教圣墓:伊斯兰教圣墓: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清源山东南侧,泉州市东门外2公里的伊斯兰教圣墓,因位于灵山脚下,也叫灵山圣墓。墓内安葬着穆罕默德两位弟子的遗体,是世界伊斯兰教中最古老、保存最好的圣墓之一,与麦地那的穆罕默德圣墓、纳夫的阿里圣墓齐名,被称为“世界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墓”。
据明代何乔远《闽书》记载:唐武德年间(公元618年一626年),穆罕默德遣四贤徒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沙仕谒、四贤我高仕传教泉州,卒葬灵山。葬后是山夜光显发,人异其灵圣。故名曰圣墓,山曰灵山。现存两墓并列,墓盖用花岗岩雕刻,墓后倚山建马蹄形回廊,高约3米,回廊中的几根石柱颇似织布的梭子,古建筑专家称之为梭形柱,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特色。廊内有历代石碑5方,正中为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立的阿拉伯文辉绿岩碑刻,记述两位先贤在法厄福尔时代(学者考证:“法厄福尔系古代阿拉伯对唐朝皇帝的称呼”)来到这个国度;右侧一方为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途经泉州,来此墓祭告行香后属下为之立的记事碑,上刻:“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杏,望圣灵庇佑。镇抚蒲和日记立”。墓上的石亭系1962年重建,墓周围还有一些历代的伊斯兰教徒的石棺墓,上刻伊斯兰教常用的“云月”图案或《古兰经》片断。墓前方有天然巨石一块,风吹欲动,手推能晃,俗称“风动石”,明代知府周道光题刻“碧玉球”三个大字。这块风动石是泉州著名八景之一,曰“玉球风动”。
圣墓周围,林木葱郁,松柏苍翠,附近安葬着许多石棺,这是古代中外伊斯兰教待墓葬之地。历年前来祭扫膜拜者不绝。
伊斯兰教圣墓已成为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史及伊斯兰教传播史的重要史迹。
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我国唯一反映古代中外海上交通历史的专门性博物馆,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创建于1959年,旧馆位于开元寺内,新馆座落在风景优美的东湖公园东侧,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主体馆为双桅船形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目前正式对外开放的陈列馆有“泉州港与古代海外交通陈列馆”、“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和“泉州湾古船陈列馆”三个专题馆。
位于开元寺内的古船陈列馆展出了1974年出土的泉州湾后渚海船和遗物,是一艘13世纪建造的福建远洋木帆船,残长24.2米,残宽9.15米,船体以二至三层板叠合而成,分为十三个水密隔舱,保存有头桅和中桅杆座,船尾有直径38厘米的舵孔、取材衫、樟、松木。复原长度可达34米,宽11米,载重量200多吨。船舱出土的遗物有香料、药材、木货牌(签)、铜铁钱、陶瓷器等十四类。

海外交通陈列分:港城形成前的泉州,泉州海外交通的发展,“东方第一大港”的繁盛,泉州海外交通的变异四个部分。表现二千多年来的泉州海事活动,特别是宋元时期成为国际贸易、科技文化交流大港的胜概,以及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华侨出国、经商贸易、信仰与民俗的交融等历史事实。